你是否幻想过,仅仅通过大脑里的一个念头,就能控制周围的设备?如今,脑机接口技术正将这一幻想变为现实。
-技术突破-
2024年11月,武汉协和医院进行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医生将一枚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一名脑肿瘤患者脑部并完成测试。这是首个全国产高通道脑机接口临床测试,标志着我国该领域临床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枚芯片就来自武汉本土企业衷华脑机。
脑机接口概念于1973年提出,历经50多年发展,目前处于技术爆发期,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9.8亿美元,预计2028年突破6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技术领先。中国脑机接口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0年代后逐步突破。2024年工信部将其列为“十大未来产业”。武汉在脑机接口领域基础优势多、发展潜力大。
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侵入式方面,衷华脑机六万五千通道的双向脑机接口芯片打破了纯技术层面的“天花板”。
而在非侵入式方面,武汉也有相当超前的布局。本土企业依瑞德集团已经深耕无创脑机接口领域十多年,目前产品线已有8大系列,近百款产品。
-临床应用-
在临床应用端,武汉各大医院都参与了脑机接口的实验或研究。今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衷华脑机院企联合实验室”揭牌,双方在脑机融合技术领域深化合作,已拟定近30个科研项目。下阶段衷华脑机将丰富脑机接口品类,使其更加实用化,切实用于临床应用。
同济医院是全国首批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医疗机构之一。医院方在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插满了接口的“帽子”就是唐洲平团队用于中风康复项目的脑机接口设备,它能提取大脑的活动信号并解码,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产业布局-
衷华脑机和依瑞德的引领式发展,既是武汉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脑机接口庞大研究和产业链的一环。良好产业格局的背后是大健康产业生态的加持。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武汉拥有生物医药等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产学研医用”结合,为脑机接口更广泛的应用发展奠定基础。
武汉建设了华中地区首个聚焦脑科学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聚集了以格林泰克为代表的电极器件企业,以衷华脑机、依瑞德、沃亿生物为代表的设备研发与制造领军企业,产业集聚的效应逐步显现。
-政策扶持-
良好的产业环境离不开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湖北省《加快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将脑机接口列为未来健康领域的重点方向,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
3月12号,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服务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今年有望成为脑机接口应用的关键之年。应用场景会逐渐拓展到大健康、航天、工业、生活等多个领域,未来会惠及万千家庭。武汉正加紧进行研究与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创新高地,为全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武汉智慧”与“武汉力量”。
文章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X8relN7vMDLv3UAUpLpEAw